近年來,人工智慧(AI) 技術蓬勃發展,從圖像辨識到語音助理,應用領域日益廣泛。然而,AI 技術的高速演進同時也帶來了數據隱私與國家安全等潛在風險。其中,具有中國背景的 DeepSeek 便因安全性疑慮,先後被多國政府祭出政府禁令或嚴格限制。本文將深入探討 DeepSeek 被多國政府抵制的原因,並剖析各國禁令對未來 AI 監管 與個人資料保護所帶來的影響。

DeepSeek 的主要安全爭議
- 數據隱私與風險
DeepSeek 以其先進的演算法和大數據分析能力見長,但也因此引發對個人資料被蒐集與濫用的擔憂。由於 DeepSeek 與中國背景企業相關,部分國家擔心使用者資料會被傳輸至中國境內,導致個人隱私和敏感資訊可能外洩。 - 國家安全與關鍵基礎設施
DeepSeek 的功能若被用於軍事或公共安全領域,潛在威脅更令人憂心。各國政府擔心一旦使用 DeepSeek 於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將面臨安全風險及機密資訊洩露的可能。因此,對 DeepSeek 的管控不僅涉及個人隱私,更延伸至整體國家安全層面。
各國對 DeepSeek 的限制與禁令

延伸閱讀:中央通訊社《DeepSeek遭台澳義多國封殺 資安爭議與影響一次看》
1. 台灣:嚴格禁止公務員及關鍵基礎設施使用
- 行政院要求:台灣行政院已明令禁止公務員使用 DeepSeek,尤其是涉及國防、外交、內政等關鍵部門。
- 教育部規定:公立學校禁止購買或使用中國大陸的資訊與通信產品,包括 DeepSeek 在內,目的在於防範資訊洩漏與技術依賴。
- 禁令理由:保護國家安全、避免個人資料保護受到衝擊。
延伸閱讀:中央通訊社《DeepSeek涉資安疑慮 數發部:公務機關不得使用》
2. 澳洲:明確下達政府設備禁令
- 政府公告:澳洲於 2025 年 2 月 4 日正式宣佈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 DeepSeek,並直指其存在「不可接受的安全風險」。
- 影響範圍:所有政府部門、關鍵公營機構及軍事系統,確保重要敏感資料不被外洩。
3. 義大利:率先展開調查與數據限制
- 調查行動:義大利成為首個對 DeepSeek 採取具體行動的歐洲國家,羅馬當局已著手調查 DeepSeek 的數據處理模式。
- 限制存取:在調查期間,義大利官方要求限制 DeepSeek 存取義大利用戶數據,以免違反歐盟嚴格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規(GDPR)。
4. 南韓:軍事及公共電腦全面禁止
- 禁令單位:南韓國防部、統一部及國家警察廳等機構先後宣布禁止在軍事及公共電腦上使用 DeepSeek。
- 重點考量:防範機密軍事資訊外洩,維護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網路的完整性。
5. 美國:地方禁令與聯邦立法提案並行
- 地方政府行動:部分州政府部門以及美國海軍、NASA 等機構已率先發布禁令,禁止在其內部系統使用 DeepSeek。
- 聯邦法案提案:參議員 Josh Hawley 提出法案,旨在禁止美國人協助中國推廣 AI,也明確將 DeepSeek 納入禁止範圍。違者恐面臨最高 20 年監禁及 100 萬美元的罰款。
延伸閱讀:中央通訊社《德州開美50州第一槍 禁政府機構用DeepSeek及小紅書》

各國應對措施一次看》
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的衝擊
- 政策與技術之間的角力
隨著 AI 技術應用日益普及,各國政府對高風險 AI 工具的監管也不斷升級。然而,技術更新速度極快,法規與監管體系往往難以即時跟上。這種「政策 vs. 技術」的張力在 DeepSeek 事件中更顯突出。 - 企業與用戶的應對方式
- 政府及企業:必須審慎評估 AI 供應商的背景、數據處理方式與合規性,以確保資訊安全。
- 個人用戶:使用任何 AI 服務前,應了解其隱私條款與資料使用範圍;若涉及敏感資料,更需謹慎評估風險。

未來趨勢與結論
- 持續擴大的 AI 監管
DeepSeek 事件顯示,AI 產業在全球範圍內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未來,更多國家可能跟進或加大對此類產品的管控力度,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及公民隱私不受威脅。 - DeepSeek 的回應與產品調整改進
面對多國禁令,DeepSeek 勢必須調整自身在數據處理、隱私保護及技術合規方面的策略,以尋求各國政府及監管機構的信任。若無法達成共識,DeepSeek 在國際市場的發展前景恐面臨嚴峻挑戰。
總結:全球 AI 安全與監管的重要性
DeepSeek 風波凸顯 AI 技術帶來的安全與隱私挑戰,顯示各國對人工智慧應用必須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在法規未完全完善之前,自律與他律並行,才能確保 AI 產業的健康發展。只有透過全球協作與多方對話,才能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兼顧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的保障。
想知道更多關於 企業數位轉型、如何導入 AI 和 成功實施 AI 導入策略 的方法?我們的團隊將為您量身打造適合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協助您邁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請參考:airabbi 企業AI培訓。
延伸閱讀:企業導入 AI 的 6 大風險與應對策略:從認知到實踐
延伸閱讀:中小企業如何精準導入AI?5分鐘掌握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關鍵評估
想瞭解更多企業 AI 數位轉型的細節?歡迎與我們聯絡,請點擊下方 LINE 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