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缺工問題

2024 企業缺工問題的終極解法

中小企業老闆現在最大的痛點就是找不到人!在一次對企業 HR 的教育訓練中,我問大家認為缺工問題是短期問題還是長期問題的,超過八成的各公司 HR 專家認為缺工是長期問題。

過去幾個月,大量接觸中小企業老闆,發現大家最大的痛點就是找不到人!如果企業缺工是長期問題,那有沒有一勞永逸的「終極」解決方法呢?今天來跟大家討論一下!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台灣出生人口從2001年的26萬多人,降到2023年約13.5萬人,23年間大幅減少近五成,這已經對勞動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未來十年內將面臨更嚴重的人力資源短缺。

然而即使有足夠的勞動力,年輕一代的工作偏好也在改變,他們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期望靈活的工作安排,而這與傳統企業的工作方式存在著嚴重衝突。這些因素共同促使台灣企業主們不得不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來應對這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台灣出生與死亡人數
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

東南亞也面臨缺工問題

過去許多台灣企業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國家,希望通過引進移工來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然而,這種做法現在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以越南為例,根據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該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歲及以上)的增長率正在放緩,從2010-2020年的平均1.5%下降到2020-2030年預計的0.6%。同時,隨著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本地勞動力需求也在增加,導致願意出國工作的人數減少。
印尼、菲律賓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也面臨類似趨勢。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正經歷人口結構的轉變,未來幾十年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的挑戰。

同時,日本、南韓也同樣面臨缺工問題而引入移工,台灣企業在薪資不如日韓的競爭下,更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AI自動化是終極解法!

面對這種全球性的勞動力短缺趨勢,AI自動化技術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下是幾個AI自動化的優勢:

  1. 提高生產效率: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AI可能為全球經濟帶來高達13萬億美元的額外GDP增長。通過自動化重複性任務,AI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彌補勞動力短缺帶來的缺口。
  2. 24/7不間斷運作:與人類員工不同,AI系統可以全天候運作,不需要休息,這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和資源利用率。
  3. 降低人為錯誤:根據IBM的研究,人為錯誤造成的數據丟失和系統停機每年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高達3.86億美元。AI系統可以大幅減少這類錯誤,提高工作質量和一致性。
  4. 適應性強:AI系統可以快速學習和適應新任務,這種靈活性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新的業務需求。
  5. 長期成本效益:雖然AI系統的導入初期需投資額外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它們可以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德勤的研究表明,AI自動化可以幫助企業將流程成本降低15%到90%。
  6. 提升員工價值:將重複性高不需思考的工作交給AI處理之後,員工可以專注於處理AI不擅長的事,更能凸顯員工價值,增加幸福感,也降低了員工流失率。

聽起來似乎不錯,但企業要怎麼開始?導入AI應用來填補人力缺口呢?

使用AI來協助人力荒

企業要如何開始導入AI?

我建議可以透過以下幾個關鍵步驟,幫助企業順利推動AI自動化轉型:

評估現狀:企業需要全面評估營運作業流程,辨別出哪些是可以透過AI自動化的領域。建議可以從重複性高、標準化程度高的任務開始。

制定策略: 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清晰的AI自動化策略,包括短期和長期目標、所需資源和預期收益。

選擇合適的技術: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選擇最適合的 AI 自動化技術和解決方案。例如:製造業可以考慮導入視覺辨識技術來進行品質檢測,而服務業則可以採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優化客戶服務。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競爭,這讓整個AI建置的成本大幅降低。

培訓員工與轉型: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部份。導入 AI 自動化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到員工的培訓和企業轉型。企業需要為員工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工作方式,並在過程中減少因技術變革帶來的抗拒情緒。

逐步實施:從小規模試點專案開始,逐步擴大實施範圍。這樣可以降低風險,並在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改進。

持續優化:AI自動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定期評估系統性能,收集反饋,並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升級。

你也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2024 不用砸大錢!中小企業AI應用快速上手

企業主常問的問題

即使如此,企業主對 AI 導入還是充滿了許多疑惑,我把常見的問題整理如下:

  1. 導入 AI 的成本是多少?需不需要花很多錢?
    這完全看你的需求和應用,但整體而言,像 ChatGPT 這類生成式AI蓬勃發展,讓整個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我都建議大家先從最低成本的需求開始,讓大家感受到使用AI的好處後,再慢慢導入更多、更複雜的應用。以AI聊天機器人來說,只要一萬多塊就可以建置專屬的對話型機器人,大幅降低人力,應該是大家都負擔得起的。
  2. 我的企業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看到AI投資的回報?
    這是導入AI前老闆們一定要算的一本帳。以 Tesla 未來要推出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而言,如果真如 Elon Musk 說的售價 2 萬美金,我們來算一下:
    一個工人(如果含勞健保)薪資 5 萬台幣,但只能工作 8 小時、22 天;機器人可以工作 24 小時、26 天(我們每週留一天做維護保養),大概 3.6 個月就可回本,應該很划算吧!
    每個需求的導入成本和效益回報不同,因此一定要在導入AI前好好算一下這本帳。
  3. 對於缺乏技術背景的員工,如何培訓他們使用AI系統?
    AI 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越來越好用,不需學習就能自然上手。最難的挑戰是員工的心態,願不願意開始嘗試。所以我們建議先從簡單的應用開始,讓大家感受到好處之後,大家會變得更積極主動學習。我就曾在一家科技製造公司有過這樣的例子:原本產線主管很排斥,覺得老闆又要搞出什麼新花樣來挑戰大家有限的時間,被逼著來上培訓課。結果在培訓課中驚嘆現在AI的能力,立刻想到可以使用AI來處理哪些工作上的痛點。
  4. AI 對現有員工的影響是什麼?
    可能很多員工會擔心被AI取代而失去飯碗,但我建議大家要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件事:過去基層員工是接受上級指示去工作,但有了AI之後,每個人都變成是「工頭」、是 manager,因為你多了很多AI小幫手可以幫你做事。所以你必須學會怎麼善用這些AI,統整他們的產出結果向上負責。這會讓你的工作效率不是 2倍、3 倍的增加,而是 10倍、100倍的提升。
    因此員工的心態和工作內容都需要調整改變,國外就有報告指出,使用AI後員工滿意度增加,因為他們再也不用去處理那些不用動腦、重複又無聊的工作了!
  5. 導入 AI 有哪些風險?
    導入AI可能有的風險包括:技術、隱私和安全性、倫理與法律、操作和維護、投資回報等風險。我們將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討論這些風險,但整體而言,這些風險經過適當控管,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大家還擔心導入 AI 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我非常樂意協助大家與大家分享我的實務經驗,你可以點選以下按鈕跟我進行 30 min. 的線上諮詢喔~

加入 LINE 好友
歡迎詢問 AI 應用大小事

延伸閱讀:《5 個企業導入AI案例,人人都負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