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深入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 報告的 13 項技術革命與 3 大核心洞察

本文深入解析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 年報告,從 AI 革命的下半場—「代理 AI」 (Agentic AI) 的崛起出發,探討其如何從「生成」邁向「自主行動」。文章進一步分析 AI 巨獸所需的「糧草」,即客製化晶片、雲端與邊緣運算,並點出信任與數位安全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石。最後,報告揭示了 AI 如何作為放大器,驅動尖端工程領域的「組合式創新」。

參考資料: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

2025 年的這份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坦白說,它不僅是一份報告,更像是一張已經部分展開的未來藍圖。在 AI 熱潮席捲全球的今天,我們不再只是討論 AI「能做什麼」,而是開始直面 AI「將如何重塑一切」。

這份報告的核心觀點非常明確:AI 不再是 13 項趨勢中孤立的一項,而是成為了放大所有其他趨勢的「基礎放大器」 (foundational amplifier) 。從這份報告中,我為各位提煉出 2025 年後,所有企業和個人都必須直視的關鍵變革。

AI 革命的「下半場」:從「生成」走向「行動」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如果說 2023 年和 2024 年是 Generative AI (生成式 AI) 的「覺醒之年」,那麼 2025 年,我們將正式進入 AI 革命的「下半場」。這場賽事的關鍵字,已經從「生成」 (Generation) 轉變為「行動」 (Action)。麥肯錫報告將「AI 革命」列為三大類別之首 ,並特別點出了一個正在爆炸性成長的新名詞:Agentic AI (代理 AI)

不只是聊天:Agentic AI (代理 AI) 如何成為你的「虛擬同事」

我們必須釐清一個觀念:Agentic AI 不是另一個更厲害的聊天機器人。它是能「自主行動」的虛擬工作者。過去,我們使用 Generative AI 的模式是「問答式」的。我們下一個指令,AI 給一個產出。而 Agentic AI 的核心邏輯是,你給它一個「目標」 (Goal),它會自主地將這個目標分解成多個步驟、規劃路徑、執行任務,甚至與其他 AI 代理協同合作。

麥肯錫的報告提到,Agentic AI 正在迅速成為企業和消費者技術實驗的焦點。想像一下,你不再是告訴 AI:「幫我寫一封行銷 Email」,而是告訴它:「幫我規劃並執行下個季度的電子報行銷活動」。這個「代理 AI」會做什麼?它可能會:

  1. 規劃:自主建立一個工作計畫。
  2. 委派:它會像一個「經理」代理,將任務指派給「專家」子代理。例如,呼叫「文案 AI」撰寫初稿、呼叫「設計 AI」生成配圖、呼叫「數據分析 AI」篩選目標客戶名單。
  3. 執行:在獲得授權後,它甚至可以直接操作軟體,將 Email 派發出去。
  4. 協作:報告中提到一個驚人的趨勢——「AI-to-AI 溝通」。AI 代理之間可以用它們自己的「語言」溝通,這種溝通成本遠低於 AI 與人類的互動 ,效率也更高。

洞察:Agentic AI 的崛起,是生產力即將被「量級式」提升的訊號。這也是為什麼報告顯示,2023 至 2024 年間,Agentic AI 相關的職位發布量激增了 985%。這不只是趨勢,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實。這也帶來了嚴峻的治理挑戰:當 AI 開始自主行動,我們如何確保其決策的透明度、可控性與責任歸屬?

AI 的「M 型化」趨勢:巨型模型與「小型精幹」模型的並進

在 AI 領域,並不是「越大越好」。麥肯錫報告觀察到一個有趣的「小型模型爆炸」 (small model explosion) 現象。過去,科技巨頭們在進行「軍備競賽」,不斷推出參數高達萬億級別的巨型基礎模型 (Foundation Models) 。但企業很快發現,在許多特定場景下,使用這些「巨獸」級模型的成本高昂,且效率不彰。

因此,2025 年的趨勢是「M 型化」發展:

  1. 雲端巨獸 (Cloud):巨型模型將繼續在雲端存在,負責處理最複雜、需要廣博知識的任務。
  2. 邊緣精兵 (Edge):數十億甚至更少參數的「小型模型」 (SLMs) ,正被大量部署到我們的終端設備上——手機、電腦、汽車,甚至智慧家電。

洞察:這代表 AI 正在「去中心化」。過去 AI 是遙遠雲端上的「服務」,未來 AI 將成為你設備上「內建」的即時能力。這將帶來更低的延遲、更好的隱私保護(因為數據不需要上傳),以及更普及的 AI 應用。這也呼應了報告中提到的「規模化 (Scale) 與專業化 (Specialization) 同時增長」的趨勢 。

跨越語言的屏障:多模態 (Multimodal) 的深度融合

AI 革命的第三個支柱,是「多模態」 (Multimodal) 。AI 正在學會用我們的方式去感知世界。未來的 AI 不再只是「讀」文字,它能「看」圖片、「聽」聲音、「看」影片。麥肯錫報告指出,企業正加倍努力開發多模態模型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 AI 的能力邊界極大擴展了。例如,未來的 AI 可以:

  • 看著你的庫存照片:自動為你分類、生成標籤,甚至「看懂」影片內容並生成摘要。
  • 聽著一場會議:結合簡報畫面 (視覺) 和語音 (聽覺),生成精確的會議紀要。
  • 分析 X 光片: 結合醫學影像 (視覺) 和病歷 (文字),提供輔助診斷。

洞察:多模態是 AI 從「數位大腦」走向「五感模擬」的關鍵一步。當 AI 擁有了跨越模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它才能真正理解我們所處的複雜物理世界。

AI 巨獸的「糧草」:支撐革命的運算與連結前沿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AI 革命聽起來很美好,但它並非憑空發生。麥肯錫報告的第二大板塊「運算與連結前沿」 (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 ,就直指這場革命的「糧草」——也就是基礎設施。坦白說,這是我認為這份報告中最「硬核」也最關鍵的部分。因為 AI 的指數級成長,正在對我們現有的基礎設施(算力、電力、網路)發起極限挑戰 。

為什麼 AI 讓晶片「客製化」勢在必行?

這波 AI 浪潮的第一個「顯性」瓶頸,就是算力。但更深層的問題是,傳統的「摩爾定律 (Moore’s Law) 」已經不足以應付 AI 的需求。我們不再追求通用的 CPU,而是需要「專門」為 AI 任務設計的晶片。麥肯錫因此將「特定應用半導體」 列為一個獨立的關鍵趨勢 。

  • 需求面: AI 訓練和推理對計算能力、記憶體和網路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 挑戰面: 隨之而來的成本、高溫和巨大功耗,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洞察:這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晶片戰國時代」。除了我們熟知的 GPU 巨頭,各大雲端服務商 (AWS, Google, Microsoft) 都在設計自己的 AI 晶片 (ASICs),新創公司也層出不窮。未來,晶片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的性能指標,而是「能效比」(每瓦特電力能提供多少算力)。誰能解決 AI 的「能源焦慮」,誰就能在下半場勝出。

雲端 (Cloud) 與邊緣 (Edge) 的協同作戰

AI 算力的需求,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榨乾」全球的資料中心。麥肯錫的分析預測,從 2023 年到 2030 年,全球對資料中心容量的需求可能每年增長 19% 至 22%,總需求將增長三倍以上。這帶來了「規模化」的挑戰 。但同時,如前所述,「專業化」的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 需求也在飆升。這就形成了一種「雲端」與「邊緣」的協同作戰:

  • 雲端 (Cloud):繼續作為 AI 模型「訓練」 (Training) 的核心,需要集中、龐大、能耗驚人的資料中心。
  • 邊緣 (Edge):負責 AI 模型「推理」 (Inference) 的即時響應,將算力部署在靠近用戶的裝置或閘道器上。

洞察:這兩者的「黏合劑」,就是「先進連結技術」 (Advanced connectivity) 。報告在範例中提到,例如偏遠地區的風力發電場,維修人員需要依靠「低軌道衛星」 (LEO satellites) 才能即時存取雲端的 AI 診斷工具。未來,5G/6G、衛星網路、光纖的無縫整合,將是決定 AI 體驗是否「即時」的關鍵。

在「元宇宙」之後:沉浸式體驗 (Immersive-reality) 的務實落地

在「元宇宙」 (Metaverse) 的炒作泡沫破裂後,「沉浸式現實技術」 (Immersive-reality technologies) 正在 2025 年找到更務實的落地場景。

忘掉那些虛無飄渺的虛擬社交吧。麥肯錫報告強調的,是更具生產力的應用。

  • 新的人機協作: 報告強調,我們正進入「新的人機協作模型」 (New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models) 。
  • 企業培訓: 讓員工在安全的虛擬環境中進行高風險操作培訓。
  • 遠端協作: 這份報告給出了一個絕佳的例子——風電場維修。技術人員戴著 AR 護目鏡,AR 裝置會即時顯示視覺指引,幫助他們安全地維修複雜的渦輪機系統 。

洞察:這才是 Immersive-reality 該有的樣子。它不是要取代現實,而是要「增強」現實。AR/VR 正在從「娛樂設備」轉變為「生產力工具」,成為連結數位世界 AI 和物理世界人類的「介面」。

關鍵的十字路口:信任、責任與「組合式創新」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當 AI 的「大腦」 (演算法) 和「糧草」 (算力) 都已到位,我們就來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麥肯錫報告的第三大板塊「尖端工程」 (Cutting-edge engineering) 和貫穿全篇的「信任」議題,為我們揭示了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信任,是 AI 時代最昂貴的「貨幣」

這可能是整份報告中,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趨勢:「數位信任與網路安全」 (Digital trust and cybersecurity) 。麥肯錫直言不諱:隨著技術變得更強大、更個人化,「信任」正日益成為「採用」的守門人 (gatekeeper to adoption) 。

為什麼現在談「信任」如此迫切?

  1. AI 的黑盒:AI 模型(特別是深度學習)的決策過程往往不透明。
  2. Agentic AI 的風險:當 AI 代理開始「自主行動」 ,其潛在的錯誤或偏見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3. Gen AI 的濫用:深度偽造 (Deepfakes)、AI 詐騙、AI 輔助的網路攻擊,都讓數位世界的信任基礎搖搖欲墜。

報告強調,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必須在 AI 模型、基因編輯管線或沉浸式平台中,展現其「透明度、公平性和問責制」。

洞察:「負責任的創新」 (Responsible innovation) 已經從一句公關口號,變成了企業的「戰略槓桿」。未來,不具備可解釋性、公平性與安全性的 AI,將無法被規模化部署。那些能率先建立「數位信任」的企業,將獲得最強大的競爭壁壘。

「組合式創新」:當 AI 遇上實體世界

最後,我們來看看 AI 這個「放大器」,是如何與「尖端工程」結合,真正改變我們的物理世界的。這就是麥肯錫所說的「組合式創新」 (Combinatorial power) 。報告給了幾個極具啟發性的例子,展示了不同趨勢如何「組合」起來解決問題:

  1. 未來的工廠維修:
    • 人工智慧 (AI):利用模式辨識,診斷機器故障 。
    • 代理 AI (Agentic AI):自主建立維修計畫、監督品質,並自動訂購零件 。
    • 機器人學 (Robotics):機器手臂自主執行機械維修 。
  2. 未來的精準醫療:
    • 數位信任 (Digital trust):使用生物識別區塊鏈,確保藥品的監管鏈不可篡改 。
    • 生物工程 (Bioengineering):醫生創造個人化治療(例如標靶抗體) 。
    • 未來移動 (Mobility): 自動駕駛無人機將關鍵藥物運送到偏遠地區 。

洞察: 這才是 2025 年科技趨勢的真正精髓。未來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單一技術的突破,而在於「跨領域的組合」。AI 正在加速機器人的訓練、推動生物工程的科學發現 、優化能源系統 ,並驅動太空技術的發展。

給企業領導者與個人的前瞻性建議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從這份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 報告中讀到的,不只是技術的迭代,更是「範式轉移」的開始。

給企業領導者:麥肯錫的數據顯示,經歷了 2023 年的短暫低迷後,13 個趨勢中的 10 個在 2024 年的股權投資都出現了反彈。這意味著「觀望期」已經結束,「實驗期」也即將過去。你面臨的任務是「駕馭日益增加的複雜性」 (navigate rising complexity) ,並開始「規模化新興解決方案」 (scale emerging solutions) 。最大的挑戰可能不是技術,而是「人」。報告中提到,46% 的領導者認為「技能差距」是主要障礙。對你的員工進行「再培訓」 (Reskilling) ,幫助他們學會與「虛擬同事」(Agentic AI) 共事,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給個人:這份報告揭示的核心主題是「新的人機協作模式」。AI 的目標是「增強」 (augmentation),而不是「取代」 (replacement) 。 未來,最有價值的人才,是那些懂得如何向 AI「提問」的人,是那些能將 AI 作為「共同創造者」 (cocreator) 的人。報告中提到,自然語言工具正在「民主化」程式設計,這意味著不懂程式碼的你,未來也能透過「說話」來建構應用。2025 年的未來,是一個更自主 、更智能、更需要信任 的未來。這場革命已經開始,而我們都身處其中。

延伸閱讀:
AI Trends Report 2025 解讀:2025 年重塑世界的 16 大 AI 趨勢與致勝策略
來自 AI Horizon Scanning 白皮書的 5 大趨勢洞察:AI 正在如何重塑我們的經濟、硬體與未來?
解密 BOND 2025 AI 趨勢報告:6大驚人發現,揭示 AI 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


想知道更多關於 企業數位轉型如何導入 AI 成功實施 AI 導入策略 的方法?我們的團隊將為您量身打造適合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協助您邁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請參考:AI 應用學院airabbi 企業AI培訓

想瞭解更多企業 AI 數位轉型的細節?歡迎與我們聯絡,請點擊下方 LINE 連結:

加入 LINE 好友
加入 LINE 好友立刻諮詢